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在中华文化中,饮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每逢节日,家人、朋友们都会聚首一堂大快朵颐,然而,饭桌间有不少值得留意的礼仪,由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以至言谈举止皆有一番讲究。良好的餐桌礼仪除了体现对客人尊重外,也显示出个人的文化和修养。你又认识其中哪些礼仪呢?
入座的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长幼有序」,在宴席入座的时候也能够充分体现。「尊者居上座,卑者坐下首」,在大多情况「上座」是面朝大门的座位,需要预留给长辈和客人以示尊敬,而后辈需在长辈入座后方能入座。
使用餐具的礼仪
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最传统的食具之一,从古至今留传下来的礼仪亦甚讲究。「敲箸」是其中的一大禁忌 ,因为古时的乞丐会在行乞时敲打盆子去吸引途人的目光,在饭桌上「敲箸」是不礼貌的行为。筷子的摆法同样是一门学问,要注意不能直立插入饭中,避免让人联想到拜祭先人的仪式;同时也不能隔著碗分开放,因为筷子分开放有著分离的含义,故此最佳的摆放方法是整齐并排放在饭碗的右边或左边,视乎个人使用筷子习惯。
进餐的礼仪
除了入座要先邀请长辈外,进餐时也应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以表尊重。在开始动筷夹菜时,应从靠近自己的夹起,尽量避免左挑右拣和「飞象过河」,这样不但食物容易掉落弄脏地方及衣服,也可能影响他人进餐。如果有转盘的话,可慢慢地把食物转至自己面前再夹起。用餐完毕后也要等长辈离席后才能离席,若果中途必须离席的话,也需要先向长辈请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保持优雅的餐桌礼仪也是一种「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