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好读揭晓 新时代下怎样提升阅读素养?

第二十届十本好读颁奖典礼于七月二十四日完美落幕,全港关注阅读、推广阅读的朋友都聚首一堂,揭晓最受教师、学生欢迎的作品,同时向大众发放「交织喜阅网络」的信息。在现今的科技浪潮下,阅读网络迎来不少变化,不单单是阅读数码化、电子化,大家的阅读习惯更有片段化、碎片化的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如何推动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我们选出十本好书,为学生推介好的作品,到底能为学生带来甚么?

选书就是分享 是传承亦是推广

时代在变,但有些价值却永远不变。在十本好读颁奖礼上,我们发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好像是阿浓、卫斯理、小书、游欣妮等,他们有趣的故事依然流行,备受老师和学生爱戴;同时大会上亦看见许多励志、正向的文字,例如是张家朗、李慧诗的奋斗故事,他们的故事受到肯定,反映了学生对奋斗和专注的向往。我们推广阅读,推广优质的书籍,其实正正代表了价值观的传播与传承。


(运动员的故事、导演的分享,还有两代人的绘本作品等,每一本被选出的好读都承载了有趣的故事和价值。)

关于阅读价值,香港教育城董事会主席李汉祥先生发言时提到:「香港教育城举办十本好读活动,志于向学生推广更多元化的读物,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对知识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成就更多可能。」事实上,阅读多元化,正正是提升学生阅读动机的其中一个要点。在颁奖礼上,香港教育城邀请了两位喜欢阅读的小读者向大家分享阅读心得,其中一位小读者,就读香港耀能协会罗怡基纪念学校的学生黄晓彤便在会后表示,她很高兴在颁奖礼上接触更多有趣的作品,尤其对其中一本得奖作品──《猫心理测验:解密喵星人在想什么? 》感兴趣,希望能在会后马上找来看看。黄同学对阅读的喜爱之情表露无遗,同时更认为和朋友交流喜欢的作品,亦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自阅读所得的快乐,不及大家一起享受阅读来得快乐!」认同分享乐趣的还有来自基督教信义会葵盛信义学的谭文进同学,他于去年阅读了三百五十二本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小书迷。谭同学不但喜欢阅读、喜欢分享、更喜欢藉阅读周游世界,他认为阅读不受时空限制,可穿越古今,扩阔视野,去年的三百五十二本书,正正是他三百多次的有趣冒险!


(在会场中,更有同学帮忙拍摄阅读短片,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推动阅读的第一步︰优质的阅读环境、喜欢阅读的氛围

看到学生喜欢阅读,最高兴的当然是家长、老师还有忙于推广阅读的你和我。香港有许多教育界持份者,一直都在寻求提升香港阅读风气的方法。在这次的颁奖礼上,香港教育城同步举行了学生阅读习惯研讨会,由香港教育城行政总监魏远强先生分享香港教育城进行的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更邀请了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2021首席研究员林苇叶博士联同基督教信义会宏信书院图书馆主任凌秀慧女士进行阅读对谈。他们提到,要进一步让学生爱上阅读,首要是确保便捷性,即是在家中、在课室中里建议备有至少二十五本不同类型的书籍,让学生唾手可得,令阅读完全融入学生生活。


(会上的阅读对谈,谈及学校、家长以至香港教育城等不同角色如何携手推动阅读。)

事实上,在教育局、教育城以及许多老师的努力下,学校的阅读风气渐浓,惟调查发现,香港父母自身的阅读动机稍逊,这令香港家庭缺乏快乐阅读的氛围。当社会鼓励亲子阅读时,重点不单是家长陪子女一起阅读,或只是念书给他们听,而是要让阅读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共读成为亲子交流的快乐时光,一家人一起讨论、分享、探讨,让阅读的快乐加倍。诚然,香港的家长大多忙碌,但家长既然希望子女多阅读,那不妨先以身作则,率先踏出第一步。先培育自己对阅读的兴趣、开展快乐阅读的旅程、再建立正向的探究精精神,最后把种种阅读素养分享给子女。最终,家长或许会神奇地发现,子女不但爱上了书,更爱上了和父母一起说话、一起分享。


(阅读,往往由浓厚的阅读氛围开始,就像圣公会田湾始南小学陈淑贤老师带领自己的小朋友和学生一起前来十本好读颁奖典礼,一同翻阅得奖书籍,接触更多优质好书。)

坚决的意志勇敢面对万变的时代


(作家阿浓亲临会场,指他仍未言休,会继续以创作表达对学生的关怀与支持。)

今年十本好读最璀璨的风景,是获选为小学生最受爱作家的阿浓亲临会场,他提到今时今日做教育、出版,写作都面对许多艰苦,大家要互相鼓励和肯定。的确,现今社会正逢巨大的变革,或许今天我们对电脑输入一个指令,便能让电脑程式完成一本作品。但阅读的意义,出版的意义又是否一个指令便能道尽呢?今日我们看到同学在会上分享了他一年看了三百多本书,看到外地的出版商前来分享获奖的喜悦,听到运动员的分享、导演的勉励,这一切都是我们推广阅读的神奇养分,也是十本好读的精神所在。

凌秀慧女士提到,学生的口味常变,推动阅读要把握转瞬即逝的时机;林苇叶博士说,阅读的未来是双轨制的,即电子书和传统书籍并行,社会要花更多心思,让学生在碎片时间亦能进行深度阅读。面对这种种的难题,我们怎样才能克服?其实答案就在每位得奖者的分享中,就在那些神奇的养份当中。纵使社会万变,但只要大家分享故事的心不变、仝工推动阅读的心未变,那我们便能迎难而上,以不同的方法包裹正向、包容、趣味的精神,向学生推介好的作品,助他们读得更多、读得更深,以阅读交织喜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