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科引入人工智能 提升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

人工智能(AI)发展迅速,将创新科技运用于学与教为大势所趋,学校已经将之纳入课程。要装备学生应付21世纪的挑战,确保他们未来能驾驭创新科技,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救世军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学校一直致力推动STEAM,并将人工智能教育引入各科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语文添趣味 促进听说读写能力

校长陈喜泉表示:「STEAM教育是学校重点发展之一,而人工智能在当中占一重要席位,加上人工智能平台及工具有助学生学习STEAM,遂将人工智能与STEAM结合。随着掌握人工智能科技已成趋势,我们选择将之应用于学与教层面,尝试规划并落实于各级及各科的课程之中。」语文学习一直是教育的重要课题,学校在中英文科加入不少人工智能元素。资讯科技及STEAM统筹主任卢伟迪先生指出,以中文为例,当学生学习诗词后,他们会利用AI生成与诗意相近的图片。此举不但帮助学生了解该首诗的意思,教师还能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生成图与诗意是否相符。至于英文科,学生将生字生成图像,透过图像帮助记忆。由此可见,语文科结合人工智能后,有助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陈校长补充,学生可以将撰写的段落交予人工智能平台,平台会提供修订建议,从中学习文法。至于普通话科,学生亦可以透过人工智能为发音即时评分,让学生即时纠正发音是否标准。

人工智能为辅 引导思考与自学为主

陈校长强调,人工智能分别用于不同科目、级别及层面。以不同级别为例,初小着重图像辨识及概念;中小至高小则着重大型语言模组﹙LLM)的应用。在教学的层面,它扮演教学助理的角色,犹如一位教学助理,辅助教学却不能代替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在人工智能平台上,实时跟进学生的学习需要及盲点,进一步调整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及方式。

(人工智能引入语文科,为学习增添乐趣。如学生输入英文字,系统便能够显示出相对应的人工智能生成图,让他们透过图像增强记忆。)

在学习的层面,学校在课程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陈校长解释说:「我们着重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人工智能则是一种工具协助学生实现目标,举例学生想创作一辆人工智能车,即使透过人工智能协助绘图,但学生仍然要寻找资料,并决定自动行驶功能及引擎声音等。」卢主任续说,校内设有聊天机械人,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室学习,也可于课后继续提问。我们会调整及修改大型语言模组,甚至设定角色及用语等,使人工智能不会直接向学生提供答案。相反,人工智能会以引导方式,提供步骤及方向,进一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学生运用人工智能学习,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参考人工智能建议的资料,自发阅读课本以外的知识,无形中也提升阅读量,为语文奠定良好基础。

人工智能融入校园电视台 营造愉快创科学习氛围

除了常规课程,学校在不同活动加入了大量人工智能元素, 校园电视台可说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学生可以透过参与校 园电视台学会如何运用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及电脑合成影像 ﹙CG Effect),并完成整个剧情故事。陈校长与卢主任异口 同声地表示:「将人工智能融入校园电视台,不但可让他们 及早认识人工智能,从剧本、对白,以至背景音乐等均由学 生亲自操刀,过程中,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成功感与投入度。 此外,校园电视台亦推出互动剧场,带动了全校对创科学习 的氛围。」另外,学校着重资讯素养,透过日常课堂的学习 与使用人工智能,并于各种人工智能平台、工具内进行角色 及安全设定,以教导学生以正确价值观及正向思维使用科 技。另外,学校亦为家长举办资讯素养讲座。

(学生运用人工智能学习,不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寻找答案的 过程中,无形中提升他们的阅读量。)

(最近,六年级学生便以分组形式,利用不同的人工智能平台及工具制作人工智能车。)

(学校在不同活动加入了大量人工智能元素,校园电视台便是一例。)

资讯科技是一场时间竞赛

人工智能变化迅速,近年有关教学的产品应运而生,而且种类多元化、功能发展迅速,学校必须与科技发展竞赛,教师团队更需要上下一心。陈校长续说:「现时,除了卢主任,我们于各科目合共组织十多位种子教师加入团队。教师们勇于尝试与探究哪些产品或器材适用于学与教层面,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融合各级别文本课程之中。在选购产品后,我们也会因应使用遇到的情况,不断审视及优化系统。」他认为,学校抱持开放态度,同时教师能够不断反思、审视与交流现时的人工智能平台及工具也非常重要,这有助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顺利应对未来的挑战。

(资料来源:学与教博览会讯2024

学与教博览2024

立即登记获取入场证,参加一系列前瞻性的研讨会、工作坊,与顶尖教育专家及同行交流。出席后可登记获取多达24小时的持续专业发展(CPD)时数。

www.ltexp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