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本能力,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沟通技巧十分重要。尤其中国语文是学生的母语,是日常生活环境中经常接触的语言。语文学习内容如阅读理解、实用写作、文言文学习以至学习文法中,过多的背诵和阅读的元素难免令学生觉得艰深及沉闷。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打破固有刻板的印象,有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根基,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增加学习乐趣。
从规划出发 建构校本特色课程
针对中国语文科学习领域,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就透过全面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切合学生所需,希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之余,透过揉合中文科与跨课程阅读,使学生可以从学习中培养价值观及态度、本土文化、人文关怀、文学素养及世界视野。
为了配合及实践以上五个的核心元素,杨可琪副校长提到学校自行编制及重整中文科教学单元,由教学团队进行课文选材,除了教科书的课文单元外,更会配合主题且紧扣课文内容,并且加入经典文学阅读和校本古诗文单元,建构全面且能够照顾学习多样性的整体课程。课程规划运用「TARGET」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从课前预习开始,继而课堂教学亦会紧扣学习重点,再运用课后延伸篇章来深化及巩固学习,协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连结生活经验 使学生投入学习
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其中一个妙法是把学习内容扣连生活经验,以提升学习投入感。杨副校长分享诱发学习兴趣的方针,低年级的教学会以绘本及桥梁书作为教材,根据学习情境而布置小任务,让学生从「知情意行」渗透及实践价值观教育。而较高年级的教学课文材料会选取中国古典及世界名著作延伸阅读,如西游记、昆虫记、小王子等,并因应不同课题来设计具趣味性、挑战性写作任务。
(配合学校绿田园的农地,教师教授描写文时,会安排高年级到绿田园描写景物。)
教学课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甚至进行绘本延伸写作活动,从而带动学生的创意思维。例如配合《故宫里的大怪兽》的文本学习,更举办参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活动,使学生亲身看见不同的文物,以体验式学习来回应课程所学。
重视古典文学 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品德培育及认识中华文化应从小开始,学习文言经典有助学生丰富语文养分外,更可以培养文化修养。任教中文科的江秀雯主任亦分享,学校于中文科加入「古诗文校本课程」,让学生能够涉猎不同类别的古诗文,增加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透过戏剧方式教授文言故事,深入浅出地灌输古诗文知识,例如学生们会于古文剧场进行戏剧演出,又于「寻找诗人的足迹」的活动中扮演诗人来讲解古诗文写诗背景等。学校也设立「文言大使计划」,培训学生参与帮助推广中华文化的全校活动。
(配合「诗情画意」的活动主题,透过绘画山水画,向全校推广中华文化,营造古典文学氛围)
另外,古诗文容易先入为主予人较沉闷的印象,而且文言文所描写的情境与现今生活疏离。因此,江主任分享进行《论语四则》的课题教学时,会加入课堂小活动,鼓励学生互赠孔子名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论语》。
(学生互赠孔子名言,并解说给予赠言的原因,从活动中鼓励他们学习并了解古文的意思。)
除了中文科的课程规划,全校也会定期举办中文周活动、跨课程阅读活动,甚至是考察团,让学生从经历及实践中体现学习中文的乐趣,增加课堂投入度。透过游戏轻松增进语文知识也可诱发学习兴趣,教师不妨鼓励学生使用教城的「知文识趣」平台,善用每周更新的语文练习及游戏,持续学习文法、古文、阅读理解等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