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探秘——奇妙的深海生物

大王具足虫被端上拉面的照片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其巨大的身形以及一身如盔甲的外壳吸睛又慑人,除了带来视觉震撼外,也引起了大众对于深海生物的兴趣。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深海生物都有着奇特的形态与特征?这都是因为在深海环境中,生物要在黑暗、温度低、水压大的严苛环境生存,而演化出来的独特适应能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深海生物与众不同的特征吧!

漆黑中的萤火虫

在黑暗的深海,约百分之九十的生物皆具有发光的能力,这可不是为了点缀深海环境,而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牠们可以利用共生细菌发光,也可以用体内合成或从捕食猎物得到的萤光素发光,其作用包括拟态、引诱猎物、寻找配偶、或躲避掠食者。

以𩽾𩾌鱼为例,其头部上方的吻触手有着发光器,透过摆动发光器,好奇的猎物便会循著黑暗中的灯光逐渐靠近,成为𩽾𩾌鱼的瓮中之鳖。

深海巨大化

许多栖息于深海的生物,其体型通常比栖居于浅层海域的同种类生物较大。例如居于深海500公尺以下的大王具足虫的体长可达到45公分,体重1.7公斤,比近亲海蟑螂大上许多。目前,科学家推测「深海巨大化」的成因包括深海食物稀缺以及低温度有关,分别影响深海生物的发育成熟及其体内细胞的体积,以至体型巨大。

多样的体色

体色是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即使在黯淡的深海也如是。随著海的深度加深,穿透的光线也跟著递减,例如红光穿透水的能力最弱,故此有许多生物用鲜红色来当作保护色,利用看起来像黑色的特性,使其完美地隐身在黑暗的环境之中;相反,蓝光在深海中传得最远,故此有部份生物会利用蓝色的体色求偶和寻找同伴。

除了这些鲜艳的颜色,很多生活在深海底部的生物都缺乏色素而呈现出白色,有助可以在海床以沙砾作隐藏,即使是浅色的体色也不会让他们暴露于危险之中。深海生物的体色随着环境与功能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为漆黑的深海增添一丝色彩。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生物栖息地,蕴藏许多非凡的资源与物种。据科学家估计,海洋仍有一千三百万到三千万个物种尚待发现。若果同学想了解更多关于海洋及生物的奥秘,欢迎登入「熊猫电子学堂:自然常识奖励计划」,透过有趣短片和问答,探索更多蕴藏在这个奇妙水世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