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摆脱开学焦虑

悠长的暑假转眼过去,随着校园钟声响起,教师和学生们便要收拾心情,回到校园。新学年象征着新的开始,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对此充满期待;同时,新学年也必定会带来新的转变,无论是学校环境、课程内容、身边的同学等,学生都需要重新适应。面对新学年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压力,学生甚至会出现「开学焦虑症」(Back-To-School Anxiety)的症状,教师和家长作为他们的「最强后盾」,应该如何支援学生摆脱开焦虑,投入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当中?

开学焦虑症?

「开学焦虑症」由近代心理学家乔许‧克拉伯(Dr. Josh Klapow)提出,指学生因应新学期开展而产生的不安和焦虑情绪,在刚升上幼稚园、小学或中学的学生更为常见。近年,有本地机构就调查学生适应开学的情况,发现过半受访学生开学时的压力指数属偏高水平,逾两成受访学生更有轻度至严重程度的焦虑倾向,情况令人忧虑。虽然「开学焦虑症」并不属于正式的病理诊断,不适的征状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之后随著渐渐适应而慢慢淡化和痊愈。然而,有部分患者可能受困扰至数年之久。

环境迎巨变 求学压力年年有

开学日早上的闹钟声总是比平日更刺耳,学生除了对新学期的新人新事感到期待和兴奋外,也会为这些转变而坐立不安。今期,我们有幸邀请到沙田崇真学校前校长、沙田文艺协会主席洪细君女士陪伴各位读者渡过「开学大关」。


(沙田崇真学校前校长、沙田文艺协会主席以及教育大学兼职讲师洪细君女士)

洪女士指出,纵使学生每一年面对的挑战也不同,某些年级是求学生涯的转捩点,因而是压力的高峰点。从幼稚园升小一是学生生涯的一大转变,就如孩子小小世界的一场风暴。不论是家课学业,还是社交相处,接踵而来的压力绝对不容小觑。洪女士分享,部分小一新生刚开学会出现「分离焦虑」,例如在上学前常肠胃不适,是典型的情绪带来的生理不适感。另外,小五、小六和中六学生都是压力「重灾区」,前者面临升中呈分试,后者面临「一试定生死」的中学文凭试。

因地制宜的校政

如何舒缓学童开学压力,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均有相应的计策,三者当中,学校的角色攸关重要。
今期电子报的另一位受访者——英华小学校长陈美娟博士便毫不吝啬跟各位分享该校的做法。


(英华小学校长陈美娟博士)

自2004/05年度起,英华小学开展「多元学习主题」,以一个特别的主题贯穿整个学年的学习历程。一向创意无限的陈博士亲力亲为,与跨学科教师组成的「智囊团」,构思了不少趣味盎然的主题,例如「『源』来如此」、「秘密通道」、「意想不到」等,并围绕该主题策划一系列学习活动,务求营造欢乐的学习环境。考量到男孩子喜欢分析、推理的特质,学校特意于每年暑假接近尾声的时候,先向学生发布数条短片提示来年的主题,让学生化身成「小侦探」串连线索,踊跃破题。


(英华小学去年的多元学习主题「意想不到 Project WaOW!」,鼓励学生发挥生活创意,创作意想不到的产品帮助有需要人士。)

问到陈博士今年是甚么主题,她笑言一切仍在保密阶段,毕竟惊喜总要留待开学后。正正就是这种神秘感,才会让学生期待新一年的校园生活,这就如陈博士认为,要让学生对开学由愁眉苦脸到翘首以待的关键,就是要他们感到「成长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乐事」。

既然成长是人生一大乐事,那么英华的小一新生又如何享受个中之乐呢?在小一适应日以外,初来乍到小一生也会有一位专属的「大哥哥」,此之为「兄弟情计划」。这些「大哥哥」是校内的小四生,只要「弟弟」有任何需要,他们也乐于陪伴和帮忙。陈博士见证学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成长:得到学兄的照顾,学弟自然淡定不少;看到学兄的风范,学弟更自然而然视他们为榜样,渴望学习和成长带来的快乐。


(小四的学兄会带着小一新生游历校园的每个角落,并提醒各种注意事项,以「过来人」身份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

要缔造一个让学生乐于上学的环境,建立有效的抒发情绪的渠道尤为重要。陈博士经常邀请学生「我手写我心」,以书信寄情,最后更会亲笔回信,凭书写表达对学生备至的关怀。除了人类,「汪星人」也功不可没!陈博士更不时会携同爱犬Muffin回校与学生互动。她忆起Muffin曾陪伴一位未能适应校园生活的小一新生入课室,伴其跨越对新环境的恐惧。


(陈博士的爱犬Muffin十分受学生欢迎,每次回校都哄得学生笑逐颜开。)

一字记之曰:乐!

谈到「乐」字,曾在沙田崇真学校担任十多年校长一职的洪女士提到,要避免在开学第一日上演「十八相送」的惨况,家长也同样需要以乐观心态装备自己。要令孩子每一次想到上学就联想到快乐,放学后一句「今日返学发生了甚么开心的事?」更胜千言万语。

当然,少不了实际「准备工作」,例如替孩子购买和烫好新校服、包书、预习第一课等,令他们感到被关心,家长同行的感觉。「一年之计在九月」,一个能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的开始,是他们日后学会自主学习的一大基石。洪女士又以「默书」为例:若然孩子在第一次默书就夺得佳绩,当中所获的成就感及满足感足以推动自己温习下一次默书。洪女士说,家长的角色就是在每一段学习历程之初,给予最饱满的鼓励,为他们准备最锋利工具,最后为每次的「小成功」献上最热烈的欢呼,一点一滴与子女积累学习之「乐」;因为每一次的「小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成为「真‧成功之『母』」说得轻巧,做起来却处处讲求智慧。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洪女士鼓励家长互相交流和守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参加学校的家教会和家长间建立的WhatsApp沟通群组。如此一来,家长能够更了解学校的政策和子女表现,促进家校合作;二来,家长能聚首一堂,真诚地诉说、聆听教养的苦与乐,这种共同体验能安顿家长,令他们明白「方法总比问题多」,面对开学也如是。

在长征中自得其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从来都是一条永无止境的的长征之路,过程既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亦会遇到惊涛骇浪的的考验,但绝不会索然无味。也许对学生而言,每一学年总会面对一、两个需要紧抿双唇、咬紧牙关的挑战。迎难而上之际,不妨跟陈博士一起呐喊:「我做得到!」,相信自己的无限的潜力能助己突围而出。

洪女士也寄语同学,幸运伴随汗水而来,学习少不免经历刻苦和苦闷的时光,学懂「自得其乐」,为自己订立属于自己的成长目标,每一天都是过得有意义的。学习从不限于书本,当学生从生活当中找到学习的愉悦,那怕是天文地理,还是人情世故,自自然然都会找到读书的动机。找到动机,又岂不会乐于读破那重重万卷书?

「关关难过关关过」,开学或许会为学生带来挑战,关键是大家怎样从容淡定地走过这个成长的必经之路。只要家长、教师能够与学生一同面对并给予支援,便能为他们带来无比的力量,轻松迎接新学年。若果发现学生有情绪困扰,社区亦有不同形式的辅导资源和支援可供学生选择:

Open噏

赛马会青少年情绪健康网上支援平台,透过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手机短讯以及网站提供24小时文字辅导。

关心一线27778899

香港青年协会为青少年设立的匿名辅导专线,提供即时热线辅导、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