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全球带来冲击,也改变了学与教模式,教育界开始探讨数码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与教博览2023」的焦点议题之一正是AI教育及应用,来自本地、内地及国际的顶尖学者探讨如何将AI融入教学,以及生成式AI对教育界带来的利与弊。生成式AI势不可挡,教育界该如何应对?专家学者提出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及自律学习能力,才是为年轻一代装备未来的两大重要技能。
培养学生数据素养
澳洲蒙纳士大学学习分析杰出教授及资讯科技系学习分析中心主任Dragan Gašević教授指出,生成式AI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能够支援师生学与教的需要,LLM拥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能简单解答学生在课业上的问题,更能对学生进行测验,从而提供个性化学习,甚至在(英文)写作上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Dragan Gašević教授认为将AI禁而诛之,不如驾驭AI。)
AI带来学与教的便利,Gašević教授认为AI应用于教育中只会日益普及,教育工作者与其禁而诛之,不如反求诸己,驾驭AI,以「人性」的角度补足科技的缺漏。Gašević教授引用美国一名律师误用ChatGPT的虚假判例作例,说明现阶段ChatGPT并非可靠的搜索引擎,因此老师准备教材时更要严格把关,传授正确的知识。老师的工作重点并非抓捕以AI科技作弊的学生,而是协助学生在浩翰的资讯大海中,评估资讯的真伪,此乃数据素养(Digital Literacy)。
当知识传递和基本的教学任务能轻易被AI取代,那么老师的角色从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变为「关系」(Relational)角色,以人本的观点出发,花更多时间了解学生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连结。Gašević教授补充,生成式AI那看起来完美流畅(Fluency)的答案,不及人类那充满瑕疵(imperfection)和模糊(confusion)的回应般,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学习。
学懂如何学习是超能力?
另一方面,澳洲昆士兰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学术)Jason Lodge教授讲述AI教育世代下,培养学生的自律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能力至关重要。Lodge教授的研究发现,生成式AI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早已成为常态︰学生遇到问题的首选解决方法就是查问AI工具,而询问老师往往是万不得已的最后一招。原因在于学生遇上难题总归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羞于向老师寻求协助。
(Jason Lodge教授指出AI时代应培养学生自律学习能力。)
有见及此,赋予学生自律学习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将AI技术用得其所,正如Lodge教授所言︰「如果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我们就不能指望他们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慧进行学习。」他补充,自律学习能力的高低影响学生运用AI技术作出的决策。根据过往的研究,Lodge教授发现自律学习愈高的学生,在得到AI技术的辅助后,学术成果更佳,相反能力稍逊的学生较难驾驭AI。
学懂如何学习似乎就是这世代的超能力,教育工作者宜及早培养学生自律学习的能力,以「引导」(prompt)的方式鼓励他们思考,而非一味著重学习成果。Lodge教授提醒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因每位学生的学习模式和程度所需要的「回馈」(feedback)和「干预」(intervention)都不一样,引领学生增进新知识的同时,亦需提升自学能力。而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不妨多花心思在课程设计多加入「引导」和「支架」(Scaffolding),无须急于强求学生独立。
AI世代教师角色转变
在AI世代,教师的角色亦需随之转变,如何建立学生的数据素养,实有赖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指引。老师绝对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人物,加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善用生成式AI,令学习得以事半功倍,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