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自2004年开始推展姊妹学校计划,并由2018/19学年起,将计划恒常化,为已与内地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的本地公营及直资学校提供津贴及支援,2023/24学年津贴达16万元。位于上环的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第二校拥有超过二十年筹办内地交流活动的经验,近年与北京及西安两所小学缔结成姊妹学校,加强两地师生交流。
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第二校校长林淑芳表示,该校自2003年起,每年在复活节假期举办一次内地文化考察活动,行程不少得与当地学校交流,只是其时姊妹学校计划尚未推行。2021年,学校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牵头下,首次与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两校因同样大力推动STEM和STEAM教育而一拍即合;去年学校再透过香港区家长教师会联会,与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
(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第二校的内地交流活动经验丰富。)
体验式学习深化两地交流
学校累积了二十多年内地交流经验,师生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川、云南、山东、河南等地。林淑芳校长坦言跨境学习成效大,「透过实践和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而非纸上谈兵。」每次完成内地交流活动后,学校收到学生的评估都是正面的,既加深学生对国家的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国民身份认同。学校进一步缔结姊妹学校,希望藉著此交流合作平台,加深认识两地文化,共同提升学与教质素。
(学生参与内地学校的课堂,与当地学生切磋所学。)
(两地学生一起做早操。)
今年3月至4月复活节假期,该校四至六年级约四十名学生在校长和老师带领下,将到西安考察六天,亲身到访当地的姊妹学校。学生将参与姊妹学校的升旗礼、课堂和体艺活动,与当地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校园生活。林校长提及学校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科,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普通话与当地学生沟通,从中增强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除了到姊妹学校外,学校也安排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还有车厂、飞机公司及3D打印公司,以助他们了解内地的科技发展。
(姊妹学校计划有助两地学生交流。)
由预习、经历到成果分享
内地交流团出发前,学校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二至三星期的预习,了解当地的气候、地理、历史、文化等,让学生做课业及自学,从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当地。学校制作了学习册,学生在当地须每天按教学目标完成延伸课业,形式包括写字、拍照、访问、反思。回港后,老师会将学生的学习册整理成交流小册子,参与的学生亦会于校内的演示会上,向各年级同学分享他们在交流团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学生在跨境交流前需参加预备课。)
(学生在演示会中向同学介绍内地交流的体验和成果。)
之前受疫情影响,学校与北京姊妹学校只能透过网上交流,进行远程教学,也曾举办网上机械人切磋、视像即时演讲比赛等。虽然科技让两地学校沟通无阻,但林校长有感始终不及亲身互动交流。她已计划拜访北京姊妹学校,预计明年成行,期望姊妹学校关系得以维系下去。对于大湾区发展,林校长认为日后可与大湾区学校缔结成姊妹学校,因双方地理位置较近,对师生大规模往来交流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