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无处不在,亦应用于教学上,启发学生创新发明思维。位于石硖尾的圣方济爱德小学将AI技术及编程元素加入校本课程,让学生接触创新科技,动手设计和制作STEAM智慧城市废物分类回收桶,学生在「学与教博览2023」上展示并介绍作品。
将学习应用于日常生活
圣方济爱德小学郭淑莹副校长表示,学校去年参与了教育局的校本支援计划,并与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电子学习发展实验室发展了两个校本课程,包括六年级的「智慧城市工程师」。学生透过资料搜集及整理、阅读和访问,发现疫情后街上的固体垃圾增加,令他们反思︰环保分类回收计划有用吗?为甚么市民没将废物放进分类回收桶?于是他们构思制作智能废物分类回收桶。
(郭淑莹副校长(左)与三位六年级学生分享智能废物分类回收桶的设计理念。)
(智能废物分类回收桶结合AI技术及编程元素。)
学生将micro:bit传感器、robot:bit(KittenBot)扩展版、HuskyLens人工智能镜头及伺服马达(Servo Motor)连接起来,利用AI镜头将废物拍照,再应用micro:bit进行编程,设定马达指向角度0°及90°C。圣方济爱德小学六年级的黄慧睛、方诵贤和黄榕满介绍作品的原理,示范如何操作由纸包饮品盒改装而成的智能塑胶回收箱。
(学生正连接人工智能镜头及micro:bit。)
(学生利用AI镜头,将废物拍照,再应用micro:bit及robot:bit扩展板进行编程,得出回收结果。)
投入编程 活用App Inventor
郭副校长指学校一直推动STEM教育,初小透过动手砌积木学编程;三、四年级学习Scratch;五、六年级认识App Inventor,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编程及发展运算思维能力。黄榕满分享,App Inventor考验创造力及思考能力,更富挑战性,当他的程式出错时,幸得同学帮忙,终成功解难。方诵贤喜欢App Inventor较生动,令他更有兴趣投入编程学习。他提及STEAM结合五个范畴,涵盖同学多方面的兴趣,「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给不同兴趣的同学,一次过教授这些知识。」
(学生利用Sphero机械人打保龄球樽。)
(学生正测试自己制作的环保双体船。)
AI增加学习趣味性
三位同学都乐意接触创新科技,黄慧睛认为在教学上加入AI元素令学习更具趣味性,「书本知识较沉闷,以AI形式表达较为有趣,也容易记入脑。」她的志愿是成为一位游戏设计师,学习编程及创新科技有利她将来实现理想。黄榕满就指AI有助学习,当他遇上难题又未能即时向老师求教时,便从AI找出答案,温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可使用AI搜寻其他课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