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人工智能(AI)急速发展,为全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各行各业相继引入AI技术,在商界方面,从Chatbot客服机械人,到影像及人脸辨识技术,无所不在地应用到各领域。AI在教育界激起千层浪,以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程式ChatGPT为例,有教育同行选择禁而诛之,也有同业相信为人师长更应走在「流行最前线」,将AI科技融入课堂当中,带领学生迈向教育新时代。面对来势汹汹的科技变革,本港教育界又选择如何应对?
推动STEAM 加强AI发展
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将升级至国家战略目标,并在《新一代智慧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在中小学加入人工智慧、程式设计相关等课程。时至今年,国家继续鼓励AI普及教育和应用,据估计,去年中国在人工智慧教育方面的投资超过1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而在人才储蓄方面,国内的青少年对AI技术无不感到趋之若鹜,至2021年起,「人工智能」一直盘踞高考最热门的专业。

(国家发展AI教育不遗余力。)
香港的AI教育亦不遑多让,承接大趋势,STEAM和AI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政府大力推动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于中小学课程加入更多创科学习元素,包括在高小推行增润编程教育、在初中加入人工智能,并鼓励学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学习活动。至今年《财政预算案》增拨3亿元,加强推动STEAM教育,延续「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3年,向每间资助中学提供最多100万元资助,举办与资讯科技相关的课外活动。
中小学配合政府发展创科教育的大方向,积极推动STEAM,在课程加入创科元素,例如在校内发展编程(Coding)、科技教育、AI课题等课程,甚至有中小学将STEAM课程纳入常规课之中,而非单单作为课外活动。学校安排学生参与具规模的STEAM活动及相关比赛,提供课堂以外的学习体验及实践机会,有助学生培养及建立对科技的知识和兴趣,鼓励他们认识并应用AI技术,培育创科科研人才。
(香港仍在科创之路奋进当中。)
善用AI提升教学效能
另一方面,学界善用AI科技,提升学与教效能。当中ChatGPT自去年底推出后,随即风靡全球,它具备编写程式、创作、翻译等功能,却因抄袭及剽窃等问题引起学界争议。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指出,创新科技(例如AI、ChatGPT)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教育局会适时为教师举办研讨会与工作坊,协助他们教导学生认识及善用创新科技。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就在今年3月公布有关AI生成工具的教学策略,认为「AI有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建议教学人员视AI为重要的教学伙伴,以积极的态度诱导学生尽早接触新科技。」教大同意学生可在课堂上使用AI辅助工具,前提是在课业中交代,同时就使用AI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事实上,有学校及教育机构已运用AI系统,以了解学生完成练习后的错处,并根据数据分析他们的程度及强弱,从而针对性且有效率地学习。
2024年中学文凭试(DSE)将有12个甲类高中科目设校本评核(SBA),考评局早前更新「校本评核简介小册子」,新增学生使用AI的注意事项。考评局指出,若学生在完成校本评核的过程中曾使用AI工具,须与其他参考资料一样注明出处,而不能将AI软件生成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否则会被视为抄袭行为。
考评局在小册子中表示,AI不能代替真正的学习经历,过分依赖或不当使用AI工具,会减少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机会。AI提供的资讯来自互联网,既无法得知资讯的来源,而且资讯有可能是错误或有偏颇。考评局建议教师或考评局委任的审核员根据个人的经验,或借助网上搜寻引擎及防抄袭软件,以防考生出现抄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