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结合传统中华文化 体现跨科趣味学习

STEAM教育近年越来越普及,不少学校锐意设计具质素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并启发学生创意、协作、逻辑解难等共通能力。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政府提到将于中小学阶段大力推行STEAM教育,并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的方式在课程中加入更多创科学习元素。学校又如何从中创新、实践有趣的教学?圣公会主风小学就尝试统整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教育,建构特色校本STEAM课程,让学生有趣地学习跨科知识及认识中华文化。

揉合中华文化的学习活动

学校于上学年先以拔尖模式特设「STEAM种子小组」,其中一个活动就是「端午节龙舟竞赛STEAM活动」,以端午节的节庆文化为切入点,透过跨学科活动配合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活动先以中国传统故事作情景导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龙舟竞赛的传统文化;而STEAM部分则结合设计思维,让学生动手创作龙舟的船身设计,及以Micro:bit进行遥控程式编程来制作龙舟杖模拟器。最后配合音乐科节奏和演奏教学,模仿龙舟竞赛的情境。该校STEAM教育主任暨常识科科主席伍展鸿老师指,课程当中渗透中华文化及价值观,期望学生能透过活动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及理解。


(受访教师,右:伍展鸿老师。)

提倡「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

伍主任指,教学上也希望能够鼓励学生透过动手做、反复试验(Trial and Error),从中应用所学的跨科知识、丰富解难技能,并把STEAM学习套用到真实生活的情境,强化学习与生活的关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

除了拔尖活动,学校于下学年设全级性跨学科STEAM活动,以动手做策略鼓励学生投入参与探究式学习。例如所有五年级学生参与「中华桥王」的造桥活动,围绕活动主题并结合中文、数学、科学及视艺科的跨科知识。首先,学生于中文课学习中国传统建桥智慧及中国四大桥等知识,再于常识科尝试如何运用木材制作迷你石拱桥,过程不会使用任何胶水、胶纸等物资组合。


(学生先于课室进行测试活动,运用创意自行动手制作。)

之后,再进行实践搭桥活动,学生改为使用木方建造一条两米的坚固桥梁,过程中既要运用数学知识量度桥的高度、长度,又需要设计及测试桥的负重量。伍主任提到,学生先以十人一组进行分工合作,过程十分考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他们需要互相配合、沟通协调来解决问题,甚至可能需要拆卸重新组装。活动过程中,专注训练学生的高阶设计思维技巧,让学生突破课本知识学习,从「动手做」活动中实践。


(透过分组合作,学生们成功合作搭建木桥。)

此外,学校也会推动不同其他活动来配合STEAM课程,包括:举办跨学科主题学习日,透过进行小实验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配合常规课程,常识科每年都会进行STEAM的课题教学,与学生以半开放式的研习活动模式,由学生自行设计应对生活难题的产品。学生通过尝试、投入学习,进行跨学科学习。

圣公会主风小学致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与科技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出结合传统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课程,实践跨科学习,装备学生21世纪技能的同时,也积极回应STEAM教育的大趋势。作为教育界年度盛事,「学与教博览2023」涵盖热门教育议题及最新教育趋势,博览现正征求稿件,招募资深教育学者参加分享灼见,教师亦可以递交稿件,与教育同侪分享您的宝贵教学心得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