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方式、需要、兴趣甚至潜能各有不同。因此,照顾学生的学习多样性是学校和教师需要正视的重要课题。教师若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差异,灵活地因材施教,并提供适切的教学策略,自然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第三届创新教师奖得奖团队——香港航海学校,透过课程改革来调适学习环境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经历,帮助提升学习动机之余,亦促进学生全人发展,成就创新未来教育。
以创新改革迎合学生所需
香港航海学校的教学团队从2018年起便锐意改革课程,配合学校特色的海事科目,因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设计合适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充分尽显潜能、发挥所长。团队务求营造多元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同行并航向未来发展。秉持创新的精神,赵文浩副校长提及改革的初衷是因为留意到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薄弱,尤其海事科理论较多、概念较抽象,而且修读海事科的专业认受性不足,以致他们学习的兴趣低落。因此,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和扩阔未来的升学就业选择,就成为团队课程改革的重点。
如何有效针对学生所需,提供适切的教学?作为一所男校,学生们大多活泼好动,亦对机械学习、水上活动体验等较易感兴趣。学校因应学生的学习特质,致力推动发展体验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动手做」参与。同时,在新的校本海事课程中,海事科成为必修科,初中生学习基础理论,而高中生则进行实务训练。有兴趣的学生更可以考取「本地船长三级证明书」专业牌照,以装备他们未来投身本地船舶业。
(赵文浩副校长带领学生在船上体验,从实践中认识海事知识。)
善用创新科技教学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学校在校本海事科课程中引入了创新科技互动元素,增设不少先进教学设施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由于16岁以下的学生不能驾驶真实船只,但面对学习知识的需要,因此船舶模拟驾驶训练系统应运而生。模拟驾驶更套用维港实景,让学生摆脱现实限制,可以投入虚拟场景进行驾驶船只的学习。赵副校长也提到不少海事的知识都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实习,例如紧急救援、灭火、弃船练习等,故此学校也开始发展沉浸式虚拟实境训练系统,以VR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设计出不同学习场景,以助他们应用理论知识。
(善用沉浸式VR技术来教学,让学生可以掌握专业技能,更可加强互动及参与)
同时,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辅以资讯科技的配合,令学生更投入参与学习活动。赵副校长认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学与教的回馈也十分重要。学校尝试使用电子学习平台、电子书等,不但可即时回馈学习,亦可以储存学习数据、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难点,从而提升教学效能。资讯科技在海事科的应用尤见成效,自行编制的电子学习教材进一步支援学生学习,以深入浅出的方法设计学与教材料,并利用电子教科书呈现抽象知识及概念,例如使用动态图像呈现浮标的闪灯和频率如何协助航行的船舶定位导航。赵副校提到,学校下一步正在制作手机应用程式作学习辅助工具,以及将资讯科技逐步推广至其他学科应用,加强电子学习的效能。
(电子教科书把文字及抽象概念以短片及动态图像呈现,以帮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课题。)
多元学习活动缔造体验经历
学校也致力透过多元学习活动建立及营造学习氛围,务求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全方位学习活动,一连五日暂停常规课堂,为每一个年级订立不同主题的跨科体验活动,例如探访、实地考察、历奇训练营、STEM体验及海事体验日等。配合跨科课程设计,以丰富的体验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动机,锻炼各种共通技能,亦让学习过程更添趣味。
赵文浩副校长形容:「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全赖整个教学团队的合作,慢慢发展出整个课程。」透过体验式学习模式、资讯科技辅助教学、创新科技互动及电子学习平台回馈等方向,学校就能按学生的能力及学习需要,实践适异教学并建构一个完善的创新教学方案。
不同面向的适异性教学
教学策略需要关顾学生所需而进行调整,第三届「创新教师奖」的另一位得奖者香港扶幼会盛德中心学校教师任安杰先生在校内设计适切且全面的STEAM活动。他针对不同学习进度及需要的学生去设计课程,把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拆成不同学习任务,亦会在课后支援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协作、运算等共通能力以及资讯科技、人工智能的应用。
炮台山循道卫理中学也是创新教师奖的得奖团队,他们推行「正向创客计划」,以发展家居维修为主题的学习领域,按学生能力和兴趣作分层学习,让学生发挥潜能。计划结合服务学习的概念,运用体验教育、动手做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解难能力等共通能力。
想知道更多创新教学点子,了解「创新教师奖2022」得奖者分享他们的宝贵实践经验,立即参与3月至4月举行的三场「创新教学荟萃」网上研讨会,内容涵盖STEAM课程设计、适异教学实践及沉浸式及游戏化学习策略,让同工能够相互借镜,并肩建构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