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用爱的语言 建立融洽的家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是不少父母的心声。父母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为何父母的好意有时却被孩子误解?亲子之间出现摩擦,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彼此未找到相同的「爱语」。了解孩子接收爱的方式,父母的关怀便能对应孩子的需求,并找到融洽的相处模式。

认识五种爱的语言 找到孩子接收爱的方式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父母可以认识五种爱的语言,并透过生活经验和互动,找到孩子适合哪一种「爱语」:​

1. 肯定的言语

称赞和鼓励不但提升孩子自信,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孩子帮忙做家务后,父母可以表示欣赏和感恩:「谢谢你打理我们的家!我很欣赏你的付出。」

2. 服务行为

为孩子做他们所爱的事情,如烹调孩子喜爱的菜肴,或是一同前往孩子喜爱的主题乐园,能让孩子从你的付出中感到被重视和关爱。

3. 真诚的礼物

礼物是表达心意的常见方式,也是爱的象征,要诀在于礼物要符合孩子的喜好和需要。若孩子喜欢某个卡通人物,不妨在他生日时送上印有这个卡通人物的小礼物,让他们感受到你的体贴。

4. 优质时间(Quality Time)

定期放下手机及工作与孩子相处,从一起谈天、逛街和做运动中互相了解,可以让彼此的感情升华。优质时间不一定很长,简短的十五分钟已足够;而且可以自然发生,也能透过相约进行,关键在于互相尊重,进行双方认为舒适的家庭活动。

5. 身体接触

和孩子牵手和拥抱等小举动,可以提升亲子间的感情联系。例如孩子在课外活动中表现良好时,不妨摸摸他们的头发,拍拍他们的肩膀,肯定他们的成就,让他们获得踏实的感觉。

从小建立爱的概念

爱不是由单方面传达,而是互相培养的。过程在于互相理解、包容和尊重,从而提升彼此心灵上的感情连结。孩子未必一时三刻体会这些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可以透过故事和生活事例,让他们从小认识「爱」的观念,成长成懂得爱己爱人的人。

中国古代也有「仁爱」和「孝道」等家庭价值观念,背后拥有深厚的文化根源,父母可从小培育孩子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以游戏使其内化。应该如何起步?「知文识趣」设有一系列和中华文化有关的游戏,让孩子轻松学习「仁爱」等儒家思想,从小养成良好品格。父母也可以和孩子浏览「香港阅读城」,共读与亲情有关的故事,让他们以故事主角为榜样敬爱父母。

關鍵字詞

伙伴活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