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學生與世界接軌的必備能力之一。掌握中、英的雙語能力,將為學生帶來溝通能力和競爭力的優勢。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本地語文教育政策亦要求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期望中學畢業生都能夠書寫流暢的中文和英文,並有信心用廣東話、英語和普通話與人溝通。因此,語言教育是本地教育議題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多看、多聽、多說,是學習語言的不二法門。為學生建立閱讀習慣固然非常重要,而近年電子書的互動功能已突破紙本書的限制,文字內容與多媒體互相配合,能同時提升詞彙、理解、聆聽,甚至生活用語等多項能力,為語言學習者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效能,把語言學習提升至更高境界。
電子閱讀資源提升學習興趣與效能
閱讀早不限於紙本和文字,電子書在千禧年代出現,全球首部掌上閱讀器Kindle在2007年面世,改變了近十年的閱讀模式。科技推陳出新,現今的電子書也加入了多種功能和互動模式,例如語音發聲、動畫影片、互動遊戲,甚至加入了擴增實境(AR)等技術。
哥倫比亞大學在2024年進行研究,為6至8歲兒童提供了一系列具有AR功能的非小說類書籍,呈現紙本書的內容,並配以動畫、影片、圖像和聲音。紙本書的彩色圖片能在平板電腦上轉換成AR功能,教學則以故事形式進行,帶領小讀者進行互動或探索。透過AR的協助,他們獲得各種互動的體驗,包括遊戲中協作、為圖片著色、錄音、拍照等等。
研究發現,透過多功能的閱讀材料,對這群年幼讀者的閱讀興趣、內容認知、專注力和詞彙量都有顯著的提升。
‧ 閱讀興趣和參與度增加8%
‧ 內容認知增加21%
‧ 注意力增加9%
‧ 詞彙量增加3%
可見,電子書把閱讀內容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現,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能把閱讀的專注力延長,同時促進多感觀共同運作,對培養早期的閱讀動機和學習能力均有幫助。
學習英語的挑戰
以閱讀來學習第二語言,實際上並不容易,而且很易遭受挫折。據一位美國教育工作者Robyn D. Shulman的觀察,她接觸不少學習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他們普遍面對很多學習挑戰。她直言,很多英語學習者或許能解釋書中的單詞,但並不意味他們能夠完整理解文章的內容。
他們在閱讀英文書本時,在詞彙識別和語法結構上普遍出現困難:有可能跳過或轉換不認識的單字、忽略標點符號、忽略或轉換前置詞如for、a、an或the等。他們在熟悉的文章中能正確地讀出單詞,卻無法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同一個詞語。
而在學習英語閱讀時亦無法忽視部分因母語字母、發音和文化上的差異帶來的挑戰,例如是同音字和同義詞造成混淆、俚語和俗語難以理解、部分詞序和句法為英語獨有、不了解書中故事的文化和背景等等,均造成學習者的障礙。
互動電子書帶領語言學習新層次
Shulman認為,互動式電子書對英語學生而言,是很成功的學習工具,豐富了學生整個語言學習的體驗,當中的優勢包括:
互動內容引人入勝
互動式電子書提供多媒體的學習材料,例如影片、語音、互動練習等。較新的電子書更可能加入了人工智能(AI),能提供即時回饋,補足語言學習者怯於互動的不足,也能讓教師更快了解學生需要協助的地方。這些功能都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增加學習機會
電子書便攜的特點,讓學習能跳出課室的空間。而且,電子書連接網絡後,更能提供很多情境化學習、與其他學習者互動或競賽的練習方式,增加了運用詞彙、文法和閱讀知識的學習機會,強化語文基礎。學生投入參與,也能加速語言學習的進度和加強記憶。
個人化學習體驗
新式的電子學習資料普遍附有自訂學習進度功能,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閱讀需求和學習進度來調整計劃。此外,書子書也提供很多便利閱讀和學習的功能,例如是雙語詞典、筆記本、螢光筆、計算機等輔助學習工具,讓整個學習過程更得心應手。
隨時隨地學習
電子書具有靈活學習的優勢,可以透過不同的便攜裝置,如手機、平板電腦、掌上閱讀器等,存取電子書內容和閱讀進度,只要連通互聯網,就能隨時隨地繼續學習,並讓學生的學習之旅走出課室,享受更有效率、更自主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