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追風

夏天除了為大地帶來雨水,有時候亦會帶來颱風。在颱風來襲的前夕,大多數人都會守在各類媒體前,關注翌日會否有「颱風假」的消息,期待能在風雨天中偷得半日閒。由「颱風假」機率而引發的熱烈討論,讓大眾對預測颱風路徑及強度產生興趣。然而,大自然氣象瞬息萬變,要精準地預測天氣並不容易。到底氣象機構是如何準確地預測颱風的未來動向及強度呢?

智能氣象監察助理

預報員在預測颱風路徑時,需要詳細分析觀測數據,當中包括本地及周邊地區自動氣象站觀察數據、雷達影像、不同氣象中心發出有關颱風的報文等,以掌握颱風的最新位置和強度。可是,隨着天氣數據急增,光靠人力處理這龐大的資訊量並非可行的方法。故此,天文台研發的「智能氣象監察助理」系統便利用了人工智能科技,模擬氣象專家處理天氣大數據。系統能在20秒內從各源頭收集超過53萬個數據點,並篩選出有價值的訊息,協助預報員監察颱風的最新動向。

熱帶氣旋資訊處理系統

除了氣象數據,預報員亦需要分析全球各主要電腦模式輸出的颱風路徑預測。然而,各個電腦模式的空間分辨率以及對大氣物理過程的模擬有所不同,其得出的預測必定有所不同。因此,天文台在預測颱風路徑時會利用「熱帶氣旋資訊處理系統」,自動收集和處理各電腦模式的路徑預報,並計算綜合這些預報路徑製成「集成路徑」,方便預報員進行比較和預測。透過人工智能對於這些大數據的分析,預報員便能夠如虎添翼,結合專業經驗制訂出一條準確的颱風預測路徑。

在這個數據時代,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趨成熟以及電腦運算能力的提升,數值天氣預報(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成為了天氣預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其實只要好好利用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數據,作為學生的你也能建立天氣預測的模型,成為天氣預測達人!

同學想測試自己的實力?歡迎參加由香港教育城、Microsoft、香港天文台及香港氣象學會合辦的「AI大比拼——天氣預測比賽」,以機器學習分析真實氣象數據預測天氣,與天文台比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