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適異性教學 成就創新未來教育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的學習方式、需要、興趣甚至潛能各有不同。因此,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是學校和教師需要正視的重要課題。教師若能順應學生的學習差異,靈活地因材施教,並提供適切的教學策略,自然可以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第三屆創新教師獎得獎團隊——香港航海學校,透過課程改革來調適學習環境和內容,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經歷,幫助提升學習動機之餘,亦促進學生全人發展,成就創新未來教育。

以創新改革迎合學生所需

香港航海學校的教學團隊從2018年起便銳意改革課程,配合學校特色的海事科目,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而設計合適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充分盡顯潛能、發揮所長。團隊務求營造多元的學習環境,與學生同行並航向未來發展。秉持創新的精神,趙文浩副校長提及改革的初衷是因為留意到學校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比較薄弱,尤其海事科理論較多、概念較抽象,而且修讀海事科的專業認受性不足,以致他們學習的興趣低落。因此,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擴闊未來的升學就業選擇,就成為團隊課程改革的重點。

如何有效針對學生所需,提供適切的教學?作為一所男校,學生們大多活潑好動,亦對機械學習、水上活動體驗等較易感興趣。學校因應學生的學習特質,致力推動發展體驗式學習模式,讓學生「動手做」參與。同時,在新的校本海事課程中,海事科成為必修科,初中生學習基礎理論,而高中生則進行實務訓練。有興趣的學生更可以考取「本地船長三級證明書」專業牌照,以裝備他們未來投身本地船舶業。


(趙文浩副校長帶領學生在船上體驗,從實踐中認識海事知識。)

善用創新科技教學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學校在校本海事科課程中引入了創新科技互動元素,增設不少先進教學設施以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由於16歲以下的學生不能駕駛真實船隻,但面對學習知識的需要,因此船舶模擬駕駛訓練系統應運而生。模擬駕駛更套用維港實景,讓學生擺脫現實限制,可以投入虛擬場景進行駕駛船隻的學習。趙副校長也提到不少海事的知識都難以在日常生活中實習,例如緊急救援、滅火、棄船練習等,故此學校也開始發展沉浸式虛擬實境訓練系統,以VR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設計出不同學習場景,以助他們應用理論知識。


(善用沉浸式VR技術來教學,讓學生可以掌握專業技能,更可加強互動及參與)

同時,教學需要與時俱進,輔以資訊科技的配合,令學生更投入參與學習活動。趙副校長認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後,學與教的回饋也十分重要。學校嘗試使用電子學習平台、電子書等,不但可即時回饋學習,亦可以儲存學習數據、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讓教師準確地掌握學生學習難點,從而提升教學效能。資訊科技在海事科的應用尤見成效,自行編製的電子學習教材進一步支援學生學習,以深入淺出的方法設計學與教材料,並利用電子教科書呈現抽象知識及概念,例如使用動態圖像呈現浮標的閃燈和頻率如何協助航行的船舶定位導航。趙副校提到,學校下一步正在製作手機應用程式作學習輔助工具,以及將資訊科技逐步推廣至其他學科應用,加強電子學習的效能。


(電子教科書把文字及抽象概念以短片及動態圖像呈現,以幫助學生更具體地理解課題。)

多元學習活動締造體驗經歷

學校也致力透過多元學習活動建立及營造學習氛圍,務求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學校每年都會舉行全方位學習活動,一連五日暫停常規課堂,為每一個年級訂立不同主題的跨科體驗活動,例如探訪、實地考察、歷奇訓練營、STEM體驗及海事體驗日等。配合跨科課程設計,以豐富的體驗活動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鍛煉各種共通技能,亦讓學習過程更添趣味。

趙文浩副校長形容:「改革是摸着石頭過河的過程,全賴整個教學團隊的合作,慢慢發展出整個課程。」透過體驗式學習模式、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創新科技互動及電子學習平台回饋等方向,學校就能按學生的能力及學習需要,實踐適異教學並建構一個完善的創新教學方案。

不同面向的適異性教學

教學策略需要關顧學生所需而進行調整,第三屆「創新教師獎」的另一位得獎者香港扶幼會盛德中心學校教師任安杰先生在校內設計適切且全面的STEAM活動。他針對不同學習進度及需要的學生去設計課程,把複雜的學習活動分拆成不同學習任務,亦會在課後支援能力較弱的學生,讓他們重拾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加強協作、運算等共通能力以及資訊科技、人工智能的應用。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也是創新教師獎的得獎團隊,他們推行「正向創客計劃」,以發展家居維修為主題的學習領域,按學生能力和興趣作分層學習,讓學生發揮潛能。計劃結合服務學習的概念,運用體驗教育、動手做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解難能力等共通能力。

想知道更多創新教學點子,了解「創新教師獎2022」得獎者分享他們的寶貴實踐經驗,立即參與3月至4月舉行的三場「創新教學薈萃」網上研討會,內容涵蓋STEAM課程設計適異教學實踐沉浸式及遊戲化學習策略,讓同工能夠相互借鏡,並肩建構未來教育。

關鍵字詞

伙伴活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