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秩序灣官立小學氣候變化教育經驗談——6年耕耘播下環保種子

中小學以不同形式及程度推動環保教育,當中不乏以跨學科的形式學習。近年位於東區的愛秩序灣官立小學(下稱「愛官」)打正旗號以「氣候變化」為主題,透過知識建構、活動實踐及校園設施,逐步帶領學生正視氣候變化問題,作為地球的一份子,身體力行為減緩氣候變化出一分力。

現時本港小學未有氣候變化教育課程,學校大多在常識科或跨學科學習中融入相關元素。愛官早於6年前推行氣候變化教育,該校崔家祥校長憶述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襲港,2018年又遇上超強颱風「山竹」,對校園造成很大影響,樹木遭吹倒,設施受到破壞。師生親身感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令崔校長萌生並堅定推動氣候變化教育的想法,先從活動入手,教導學生認識這個全球關注的問題。

由知識建構到活動實踐

在推行之初,愛官摸著石頭過河,參與由教育局、消費者委員會、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觀鳥會等機構舉辦的綠色活動,後來累積經驗,漸漸掌握竅門,開始自行構思活動。崔校長直言「不單自己做,還辦學界賽」,將資源與其他學校共享。該校與環保機構合作,聯同十八區的小學合辦了兩屆「全港小學野外大搜查」,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探索。崔校長解釋,學生參與線上問答比賽,線下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實地考察,認識香港郊野的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這就是混合式學習。他還舉辦大埔滘自然生態親子攝影比賽,將環保意識進一步推廣至家長層面。


(學生在專家帶領下到橋咀洲認識海岸生態。)


(參與「全港小學野外大搜查」的學生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實地考察。)

愛官強調「從體驗中學習」,每年均舉辦體驗式學習週,一連五天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主題及多元化的活動。以今年的學習週為例,四年級學生在樓層繪畫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大型壁畫,同時認識香港及中國的自然生態系統,六年級學生則了解智慧城市創新的環保設施。崔校長表示,學習週先協助學生建構知識,再讓他們學習如何反思並產出點子,以延伸體驗活動。他有感小朋友的想法愈來愈成熟,既學習整理數據,也會留意不同的非牟利組織。


(四年級學生在樓層繪畫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大型壁畫。)

節能減碳打造綠色校園

學校推行氣候變化教育後,崔校長看到學生明顯的轉變,對環境有更多反思,想節省用電量,「學生會問冷氣要開到這麼大?」、「離開課室經常忘記關掉電源怎麼辦?」校方在2020年更換全校冷氣,使用環保雪種及一級節能標籤的冷氣機,並安裝電力監察系統(EMU)及動力偵察裝置(Motion Detector)。崔校長計劃將有關數據視像發放到網上,供學生監察課室的用電量,繼而舉辦班制比賽,鼓勵學生節能減廢。此外,愛官校舍設有不少環保設施,包括自然教育中心、賞樹徑、氣象觀測站、發電單車、廚餘種植溫室等,打造節能減碳的智能校園,學生亦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考察。


(校舍天台設有氣象監測站。)


(課室安裝電力監察系統。)


(學生在校園內的賞樹徑進行考察。)

帶領學生到世界各地考察

氣候變化衝擊全球,除了本地考察外,愛官老師帶領學生到世界各地考察,師生曾赴加拿大的哥倫比亞冰原考察;到新加坡考察濕地、環保回收中心、水資源中心等;到廣州海珠濕地及河源考察;去台灣考察廢物處理、循環再用設施等。崔校長指師生將組團,計劃12月再到廣州河源考察水資源,明年3月赴澳洲及新加坡考察生態環境。他亦構思與數個國家的小學聯繫,舉行國際會議猶如小小聯合國,讓各國孩子在線上討論氣候變化議題。


(師生曾遠赴加拿大的哥倫比亞冰原考察。)

文科出身的崔校長工餘時間熱愛觀鳥,多年來積極推動氣候變化教育,「希望讓下一代知道,氣候變化並不遠,一直在身邊。雖然這是負面的事情,但只要每人多行一步,身體力行,或許就能改變地球。」他認為環保教育不難做,只是肯不肯去做,盼望不只是學生,而是公眾將影響力放大,感染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