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習興趣 擺脫開學焦慮

悠長的暑假轉眼過去,隨着校園鐘聲響起,教師和學生們便要收拾心情,回到校園。新學年象徵着新的開始,相信很多學生都會對此充滿期待;同時,新學年也必定會帶來新的轉變,無論是學校環境、課程內容、身邊的同學等,學生都需要重新適應。面對新學年帶來的種種挑戰和壓力,學生甚至會出現「開學焦慮症」(Back-To-School Anxiety)的症狀,教師和家長作為他們的「最強後盾」,應該如何支援學生擺脫開焦慮,投入新學期的校園生活當中?

開學焦慮症?

「開學焦慮症」由近代心理學家喬許‧克拉伯(Dr. Josh Klapow)提出,指學生因應新學期開展而產生的不安和焦慮情緒,在剛升上幼稚園、小學或中學的學生更為常見。近年,有本地機構就調查學生適應開學的情況,發現過半受訪學生開學時的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逾兩成受訪學生更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情況令人憂慮。雖然「開學焦慮症」並不屬於正式的病理診斷,不適的徵狀可持續數天或數周,之後隨著漸漸適應而慢慢淡化和痊癒。然而,有部分患者可能受困擾至數年之久。

環境迎巨變 求學壓力年年有

開學日早上的鬧鐘聲總是比平日更刺耳,學生除了對新學期的新人新事感到期待和興奮外,也會為這些轉變而坐立不安。今期,我們有幸邀請到沙田崇真學校前校長、沙田文藝協會主席洪細君女士陪伴各位讀者渡過「開學大關」。


(沙田崇真學校前校長、沙田文藝協會主席以及教育大學兼職講師洪細君女士)

洪女士指出,縱使學生每一年面對的挑戰也不同,某些年級是求學生涯的轉捩點,因而是壓力的高峰點。從幼稚園升小一是學生生涯的一大轉變,就如孩子小小世界的一場風暴。不論是家課學業,還是社交相處,接踵而來的壓力絕對不容小覷。洪女士分享,部分小一新生剛開學會出現「分離焦慮」,例如在上學前常腸胃不適,是典型的情緒帶來的生理不適感。另外,小五、小六和中六學生都是壓力「重災區」,前者面臨升中呈分試,後者面臨「一試定生死」的中學文憑試。

因地制宜的校政

如何舒緩學童開學壓力,學校、家長和學生自身均有相應的計策,三者當中,學校的角色攸關重要。
今期電子報的另一位受訪者——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博士便毫不吝嗇跟各位分享該校的做法。


(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博士)

自2004/05年度起,英華小學開展「多元學習主題」,以一個特別的主題貫穿整個學年的學習歷程。一向創意無限的陳博士親力親為,與跨學科教師組成的「智囊團」,構思了不少趣味盎然的主題,例如「『源』來如此」、「秘密通道」、「意想不到」等,並圍繞該主題策劃一系列學習活動,務求營造歡樂的學習環境。考量到男孩子喜歡分析、推理的特質,學校特意於每年暑假接近尾聲的時候,先向學生發佈數條短片提示來年的主題,讓學生化身成「小偵探」串連線索,踴躍破題。


(英華小學去年的多元學習主題「意想不到 Project WaOW!」,鼓勵學生發揮生活創意,創作意想不到的產品幫助有需要人士。)

問到陳博士今年是甚麼主題,她笑言一切仍在保密階段,畢竟驚喜總要留待開學後。正正就是這種神祕感,才會讓學生期待新一年的校園生活,這就如陳博士認為,要讓學生對開學由愁眉苦臉到翹首以待的關鍵,就是要他們感到「成長是一件值得期待的樂事」。

既然成長是人生一大樂事,那麼英華的小一新生又如何享受箇中之樂呢?在小一適應日以外,初來乍到小一生也會有一位專屬的「大哥哥」,此之為「兄弟情計劃」。這些「大哥哥」是校內的小四生,只要「弟弟」有任何需要,他們也樂於陪伴和幫忙。陳博士見證學生在充滿關愛的環境成長:得到學兄的照顧,學弟自然淡定不少;看到學兄的風範,學弟更自然而然視他們為榜樣,渴望學習和成長帶來的快樂。


(小四的學兄會帶着小一新生遊歷校園的每個角落,並提醒各種注意事項,以「過來人」身份幫助新生熟悉校園環境。)

要締造一個讓學生樂於上學的環境,建立有效的抒發情緒的渠道尤為重要。陳博士經常邀請學生「我手寫我心」,以書信寄情,最後更會親筆回信,憑書寫表達對學生備至的關懷。除了人類,「汪星人」也功不可沒!陳博士更不時會攜同愛犬Muffin回校與學生互動。她憶起Muffin曾陪伴一位未能適應校園生活的小一新生入課室,伴其跨越對新環境的恐懼。


(陳博士的愛犬Muffin十分受學生歡迎,每次回校都哄得學生笑逐顏開。)

一字記之曰:樂!

談到「樂」字,曾在沙田崇真學校擔任十多年校長一職的洪女士提到,要避免在開學第一日上演「十八相送」的慘況,家長也同樣需要以樂觀心態裝備自己。要令孩子每一次想到上學就聯想到快樂,放學後一句「今日返學發生了甚麼開心的事?」更勝千言萬語。

當然,少不了實際「準備工作」,例如替孩子購買和燙好新校服、包書、預習第一課等,令他們感到被關心,家長同行的感覺。「一年之計在九月」,一個能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的開始,是他們日後學會自主學習的一大基石。洪女士又以「默書」為例:若然孩子在第一次默書就奪得佳績,當中所獲的成就感及滿足感足以推動自己溫習下一次默書。洪女士說,家長的角色就是在每一段學習歷程之初,給予最飽滿的鼓勵,為他們準備最鋒利工具,最後為每次的「小成功」獻上最熱烈的歡呼,一點一滴與子女積累學習之「樂」;因為每一次的「小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成為「真‧成功之『母』」說得輕巧,做起來卻處處講求智慧。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洪女士鼓勵家長互相交流和守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參加學校的家教會和家長間建立的WhatsApp溝通群組。如此一來,家長能夠更了解學校的政策和子女表現,促進家校合作;二來,家長能聚首一堂,真誠地訴說、聆聽教養的苦與樂,這種共同體驗能安頓家長,令他們明白「方法總比問題多」,面對開學也如是。

在長征中自得其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從來都是一條永無止境的的長征之路,過程既有一帆風順的時候,亦會遇到驚濤駭浪的的考驗,但絕不會索然無味。也許對學生而言,每一學年總會面對一、兩個需要緊抿雙唇、咬緊牙關的挑戰。迎難而上之際,不妨跟陳博士一起吶喊:「我做得到!」,相信自己的無限的潛力能助己突圍而出。

洪女士也寄語同學,幸運伴隨汗水而來,學習少不免經歷刻苦和苦悶的時光,學懂「自得其樂」,為自己訂立屬於自己的成長目標,每一天都是過得有意義的。學習從不限於書本,當學生從生活當中找到學習的愉悅,那怕是天文地理,還是人情世故,自自然然都會找到讀書的動機。找到動機,又豈不會樂於讀破那重重萬卷書?

「關關難過關關過」,開學或許會為學生帶來挑戰,關鍵是大家怎樣從容淡定地走過這個成長的必經之路。只要家長、教師能夠與學生一同面對並給予支援,便能為他們帶來無比的力量,輕鬆迎接新學年。若果發現學生有情緒困擾,社區亦有不同形式的輔導資源和支援可供學生選擇:

Open噏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透過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手機短訊以及網站提供24小時文字輔導。

關心一線27778899

香港青年協會為青少年設立的匿名輔導專線,提供即時熱線輔導、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