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結姊妹學校 促進兩地學與教交流

教育局自2004年開始推展姊妹學校計劃,並由2018/19學年起,將計劃恆常化,為已與內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的本地公營及直資學校提供津貼及支援,2023/24學年津貼達16萬元。位於上環的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擁有超過二十年籌辦內地交流活動的經驗,近年與北京及西安兩所小學締結成姊妹學校,加強兩地師生交流。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校長林淑芳表示,該校自2003年起,每年在復活節假期舉辦一次內地文化考察活動,行程不少得與當地學校交流,只是其時姊妹學校計劃尚未推行。2021年,學校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牽頭下,首次與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台實驗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兩校因同樣大力推動STEM和STEAM教育而一拍即合;去年學校再透過香港區家長教師會聯會,與西安高新區實驗小學建立姊妹學校關係。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的內地交流活動經驗豐富。)

體驗式學習深化兩地交流

學校累積了二十多年內地交流經驗,師生足跡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川、雲南、山東、河南等地。林淑芳校長坦言跨境學習成效大,「透過實踐和體驗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驗,而非紙上談兵。」每次完成內地交流活動後,學校收到學生的評估都是正面的,既加深學生對國家的了解,也提升了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學校進一步締結姊妹學校,希望藉著此交流合作平台,加深認識兩地文化,共同提升學與教質素。


(學生參與內地學校的課堂,與當地學生切磋所學。)


(兩地學生一起做早操。)

今年3月至4月復活節假期,該校四至六年級約四十名學生在校長和老師帶領下,將到西安考察六天,親身到訪當地的姊妹學校。學生將參與姊妹學校的升旗禮、課堂和體藝活動,與當地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校園生活。林校長提及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學生能學以致用,運用普通話與當地學生溝通,從中增強語文能力和表達能力。除了到姊妹學校外,學校也安排學生參觀當地博物館,還有車廠、飛機公司及3D打印公司,以助他們了解內地的科技發展。


(姊妹學校計劃有助兩地學生交流。)

由預習、經歷到成果分享

內地交流團出發前,學校會安排學生進行為期二至三星期的預習,了解當地的氣候、地理、歷史、文化等,讓學生做課業及自學,從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認識當地。學校製作了學習冊,學生在當地須每天按教學目標完成延伸課業,形式包括寫字、拍照、訪問、反思。回港後,老師會將學生的學習冊整理成交流小冊子,參與的學生亦會於校內的演示會上,向各年級同學分享他們在交流團的學習體驗和成果。


(學生在跨境交流前需參加預備課。


(學生在演示會中向同學介紹內地交流的體驗和成果。)

之前受疫情影響,學校與北京姊妹學校只能透過網上交流,進行遠程教學,也曾舉辦網上機械人切磋、視像即時演講比賽等。雖然科技讓兩地學校溝通無阻,但林校長有感始終不及親身互動交流。她已計劃拜訪北京姊妹學校,預計明年成行,期望姊妹學校關係得以維繫下去。對於大灣區發展,林校長認為日後可與大灣區學校締結成姊妹學校,因雙方地理位置較近,對師生大規模往來交流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