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無處不在,亦應用於教學上,啟發學生創新發明思維。位於石硤尾的聖方濟愛德小學將AI技術及編程元素加入校本課程,讓學生接觸創新科技,動手設計和製作STEAM智慧城市廢物分類回收桶,學生在「學與教博覽2023」上展示並介紹作品。
將學習應用於日常生活
聖方濟愛德小學郭淑瑩副校長表示,學校去年參與了教育局的校本支援計劃,並與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電子學習發展實驗室發展了兩個校本課程,包括六年級的「智慧城市工程師」。學生透過資料搜集及整理、閱讀和訪問,發現疫情後街上的固體垃圾增加,令他們反思︰環保分類回收計劃有用嗎?為甚麼市民沒將廢物放進分類回收桶?於是他們構思製作智能廢物分類回收桶。
(郭淑瑩副校長(左)與三位六年級學生分享智能廢物分類回收桶的設計理念。)
(智能廢物分類回收桶結合AI技術及編程元素。)
學生將micro:bit傳感器、robot:bit(KittenBot)擴展版、HuskyLens人工智能鏡頭及伺服馬達(Servo Motor)連接起來,利用AI鏡頭將廢物拍照,再應用micro:bit進行編程,設定馬達指向角度0°及90°C。聖方濟愛德小學六年級的黃慧睛、方誦賢和黃榕滿介紹作品的原理,示範如何操作由紙包飲品盒改裝而成的智能塑膠回收箱。
(學生正連接人工智能鏡頭及micro:bit。)
(學生利用AI鏡頭,將廢物拍照,再應用micro:bit及robot:bit擴展板進行編程,得出回收結果。)
投入編程 活用App Inventor
郭副校長指學校一直推動STEM教育,初小透過動手砌積木學編程;三、四年級學習Scratch;五、六年級認識App Inventor,循序漸進地讓學生了解編程及發展運算思維能力。黃榕滿分享,App Inventor考驗創造力及思考能力,更富挑戰性,當他的程式出錯時,幸得同學幫忙,終成功解難。方誦賢喜歡App Inventor較生動,令他更有興趣投入編程學習。他提及STEAM結合五個範疇,涵蓋同學多方面的興趣,「可以將不同類型的知識分給不同興趣的同學,一次過教授這些知識。」
(學生利用Sphero機械人打保齡球樽。)
(學生正測試自己製作的環保雙體船。)
AI增加學習趣味性
三位同學都樂意接觸創新科技,黃慧睛認為在教學上加入AI元素令學習更具趣味性,「書本知識較沉悶,以AI形式表達較為有趣,也容易記入腦。」她的志願是成為一位遊戲設計師,學習編程及創新科技有利她將來實現理想。黃榕滿就指AI有助學習,當他遇上難題又未能即時向老師求教時,便從AI找出答案,溫習課本的知識後,也可使用AI搜尋其他課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