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勢不可擋︰兩大技能為年輕一代裝備未來

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術的突破性發展為全球帶來衝擊,也改變了學與教模式,教育界開始探討數碼轉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學與教博覽2023」的焦點議題之一正是AI教育及應用,來自本地、內地及國際的頂尖學者探討如何將AI融入教學,以及生成式AI對教育界帶來的利與弊。生成式AI勢不可擋,教育界該如何應對?專家學者提出培養學生的數據素養及自律學習能力,才是為年輕一代裝備未來的兩大重要技能。

培養學生數據素養

澳洲蒙納士大學學習分析傑出教授及資訊科技系學習分析中心主任Dragan Gašević教授指出,生成式AI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LLM)能夠支援師生學與教的需要,LLM擁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和表達能力,能簡單解答學生在課業上的問題,更能對學生進行測驗,從而提供個性化學習,甚至在(英文)寫作上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Dragan Gašević教授認為將AI禁而誅之,不如駕馭AI。)

AI帶來學與教的便利,Gašević教授認為AI應用於教育中只會日益普及,教育工作者與其禁而誅之,不如反求諸己,駕馭AI,以「人性」的角度補足科技的缺漏。Gašević教授引用美國一名律師誤用ChatGPT的虛假判例作例,說明現階段ChatGPT並非可靠的搜索引擎,因此老師準備教材時更要嚴格把關,傳授正確的知識。老師的工作重點並非抓捕以AI科技作弊的學生,而是協助學生在浩翰的資訊大海中,評估資訊的真偽,此乃數據素養(Digital Literacy)。

當知識傳遞和基本的教學任務能輕易被AI取代,那麼老師的角色從傳統意義的「傳道、授業」,變為「關係」(Relational)角色,以人本的觀點出發,花更多時間了解學生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連結。Gašević教授補充,生成式AI那看起來完美流暢(Fluency)的答案,不及人類那充滿瑕疵(imperfection)和模糊(confusion)的回應般,學生能夠深入參與學習。

學懂如何學習是超能力?

另一方面,澳洲昆士蘭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學術)Jason Lodge教授講述AI教育世代下,培養學生的自律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能力至關重要。Lodge教授的研究發現,生成式AI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早已成為常態︰學生遇到問題的首選解決方法就是查問AI工具,而詢問老師往往是萬不得已的最後一招。原因在於學生遇上難題總歸於「自己的能力不足」,而羞於向老師尋求協助。


(Jason Lodge教授指出AI時代應培養學生自律學習能力。)

有見及此,賦予學生自律學習的能力,是幫助學生將AI技術用得其所,正如Lodge教授所言︰「如果學生不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我們就不能指望他們能夠充分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學習。」他補充,自律學習能力的高低影響學生運用AI技術作出的決策。根據過往的研究,Lodge教授發現自律學習愈高的學生,在得到AI技術的輔助後,學術成果更佳,相反能力稍遜的學生較難駕馭AI。

學懂如何學習似乎就是這世代的超能力,教育工作者宜及早培養學生自律學習的能力,以「引導」(prompt)的方式鼓勵他們思考,而非一味著重學習成果。Lodge教授提醒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因每位學生的學習模式和程度所需要的「回饋」(feedback)和「干預」(intervention)都不一樣,引領學生增進新知識的同時,亦需提升自學能力。而面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不妨多花心思在課程設計多加入「引導」和「支架」(Scaffolding),無須急於強求學生獨立。

AI世代教師角色轉變

在AI世代,教師的角色亦需隨之轉變,如何建立學生的數據素養,實有賴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指引。老師絕對是提升學生能力的關鍵人物,加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善用生成式AI,令學習得以事半功倍,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